5月13日下午,立信知联会“中国式现代化的浦东实践”行走式教学课程成功举办。在浦东新区社会主义学院常务副院长张召带领下,参与人员以浦东开发陈列馆为起点,行走于浦东大道、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吴昌硕纪念馆以及陆家嘴中心绿地等地,聆听回顾浦东开发开放故事,体悟浦东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
课程采撷
“深圳是面对香港的,珠海是面对澳门的,厦门是面对台湾的,浦东就不一样了,浦东面对的是太平洋,是欧美,是全世界。”1990 年,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这样描绘他心目中的浦东新区。由此,“开发浦东、振兴上海、服务全国、面向世界”就成为浦东开发开放的方针。
浦东开发办公室办公桌上的地球仪和置于墙上的世界时钟,寓意着“站在地球仪旁边思考浦东开发”
浦东开发陈列馆内,张院长详细讲述着每一件展品背后的历史故事和深刻寓意。“1990年5月3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浦东开发办公室和浦东开发规划研究设计院在浦东大道141号挂牌。在当时,浦东大道143号(浦东文化馆)以前的门牌号其实都空置着,那为什么要选择141号作为新的门牌号码呢?”张院长提问。“因为大家都认为浦东开发一是一,二是二,一步一个脚印,要实事求是,何不就用‘一是一’的谐音呢?于是就定名为浦东大道141号”。
改革开放40年,中国的桥梁都是中国人自己造的。当时就坚持“没有核心技术,我们就一直得受制于人。中国人一定得靠自己,必须自主建造南浦大桥。”
陈列馆一楼集中记录了浦东开发开放前10年的奋斗历程,二楼展示了浦东开发开放创造的成绩。馆中30年前的办公室,老式的家具、转轮拨号的电话、手摇式的油印机、中文铅字打字机……见证了很多决定浦东开发开放重要历程的文件和决议的诞生。
步出浦东开发陈列馆后,张院长带领大家沿浦东大道行进并沿路讲解。在东方医院的建设历史中了解杜月笙与东方医院的渊源;在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大楼行读中,张院长结合浦东开发陈列馆中陈列的礼物,讲述大楼落成启用典礼上,浦东曾向人民银行上海分行赠送小白羊,寓意“金融领头羊”的无限期望;在陆家嘴中心绿地旁的一座传统中式民宅——百年前落成的陈桂春宅(今上海吴昌硕纪念馆)中,有幸一睹非物质文化遗产、最贵纺织艺术品“缂丝”的真容。在题有“一代宗师”匾额的大厅,一件缂丝桃花悬挂在空中,其制作技艺之繁复、颜色之多彩绚丽让大家深深震撼于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学习体悟
“之前参加学习参观,能够感受到当时办公条件等不易和开发开放的任务重、时间紧。今天听了详细介绍,更加深刻体会到每一处细节、每一点进步都特别来之不易”、“尤其我们长期生活在浦东,亲眼见证了她的发展,感到很骄傲”。老师们纷纷表示,在这场“不一样”的体验式学习中,深刻感悟到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此次学习不仅加深了我们对浦东开发开放的认识,对中国式现代化重要特质的理解和把握,更开拓了我们的育人思路,尤其是对使用多元教学方式的思考。希望知联会发挥聚智、聚力、聚能作用,积极打造集智聚才平台,努力创设汇力育才项目,为凝聚人心,服务学校事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文章来源:谭娜 摄影:郭哲言)